今天是:  
首页 > 工作动态 > >文章内容

康县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线上展览【一百一拾三】——铜带钩

文物小课堂

带钩,是古代贵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带的挂钩,古又称“犀比”。多用青铜铸造,也有用黄金、白银、铁、玉等制成。流行于各地。它们不仅形式多样,而且多采用包金、贴金、错金银、嵌玉和绿松石等工艺,斑驳陆离,多姿多彩。
带钩在战国中晚期的使用相当普遍,出土及传世的数量都不少,许多带钩制作考究,镶金嵌玉,雕刻铭文,美不胜收。带钩相当于现在使用的的皮带卡,主要用于钩系束腰的革带,多为男性使用。人们使用带钩,不仅为日常所需要,更是身份地位的象征,尤其王公贵族、社会名流所用带钩甚为精美,具有很高的工艺水平和艺术价值。
带钩是身份象征,带钩所用的材质、制作精细程度、造型纹饰以及大小都是判断带钩价值的标准。
在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遗址,曾多次出土玉带钩,大多处于人架的下肢部位。商周时期的腰带多为丝帛所制的宽带,《诗·曹风·鸬鸠》言:“淑人君子,其带伊丝。“女子的长腰带名绸缪,打成环状结易于解开的叫纽,打紧死结不好解开的叫缔。因在绅带上不好勾挂佩饰,所以又束革带。开初革带两头是用短丝绳和环系结,并不美观,只有贫贱的人才把革带束在外面,有身份地位的人都把革带束在里面,再在外面束绅带。

2.jpg

铜带钩,战国时期,长9.3厘米,宽4.5厘米,厚1.5厘米,带钩面板为卵形兽面,做工精巧细密。兽面头顶正中延伸出曲线优美的带钩,钩末端做兽头造型。


   来源:[康县博物馆]   
上一篇:康县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线上展览【一百一拾三】——铜带钩
下一篇:最后一页

图片新闻

  • 热门信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