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是:  
首页 > 学术研究 > >文章内容

康县谈家院古民居石刻作品的形制管窥

张永权    杨清军

 

(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,康县文化馆   甘肃 成县 742500)

 

摘  要:康县谈家院古民居的装饰艺术特色鲜明,尤其是正房1.5米高的地基墙面上镶嵌的15块石刻,古朴典雅,气势恢宏。石刻中刻画的人物、动物、花鸟、虫鱼以及装饰图案无一重复,所表现的物象神态各异、活灵活现,其构图饱满,造型逼真,刻画细腻。力图探析工匠们在造型上大胆地将写实、夸张与变形结合的理念,解读构思上巧妙运用象征、寓意手法强化艺术表现形式的思想,了解普通劳动者最原始、朴实的审美情趣。

关键词:康县谈家院;石刻作品 ;艺术形式

 

2009年国庆假日赴康县采风,途中巧遇县文化馆杨清军等老师一行进行文物普查,谈话间得知康县谈家院古民居的艺术价值不菲,而且准备申报“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”,择日借阅了杨老师田野调查的第一手资料。对该建筑的历史、文化诸多价值我不能够评头论足,但该建筑雕梁画栋、刻石镶砖的装置艺术特色鲜明,激发了我解读它迫切愿望,尤其是观赏到正房地基墙面上镶嵌的15块石刻作品,既古朴典雅,又气势恢宏。石刻中刻画的人物、动物、花鸟、虫鱼以及装饰图案无一重复,所表现的物象神态各异、活灵活现,激起了我的情感共鸣,随后我两次去现场观赏。现将我个人对谈家院石雕作品形制的理解归纳成文,敬请方家指正。

谈家院地处康县中部地区,该建筑坐落在康县豆坝乡栗子坪村第五合作社。东临王沟湾;南面隔河与倒角梁相望;西距豆坝乡政府1.5公里;北靠庙梁山。据谈家政夫妇合葬墓碑文记载:嘉庆年间,谈家政从锣潭河(今甘肃武都区洛塘地区)与妻两人搬迁到栗子坪,住在谈家院。大约在咸丰三年间,谈家政对该院进行了修复。正房的地基墙面高度1.5米,镶嵌有长度不等,宽度均为60厘米的石刻,共15块,分为上下两排,上7块,下8块。每排各有13幅刻有动物、花卉图案的高浮雕。

上面一排石刻由西向东所呈现的内容是:

第一块石刻:全长53厘米,有一幅图案脱落严重,题材为“燕子春柳”。主要表现的是六只燕子和一树春柳;一年之计在于春,画面中恰巧安排了六只燕子,有祈求平顺之意,寓意为“六六大顺”;六只燕子中一只燕子在画面中上部凌空飞舞,姿态舒展;画面的右边有一树古垂柳,新芽初发,柳枝随风摇曳;两只燕子栖息枝头,朝向飞燕鸣叫;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作者简介:张永权(1971—),男,甘肃省康县人。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系副教授,教育硕士,中国美术家协会甘肃分会会员。主要从事美术教育、民间美术研究。

画面底部山石起伏呈“山”形安排,中部最高,左右次之,中部峰颠一燕向飞燕献媚;左部峰头皙落两燕,窃窃私语;画面左上部古树展枝,使之整幅画面构图饱满,层

次丰富,构成和谐、热闹的早春场景。

第二块石刻:全长153厘米,有两幅图案。图案1脱落严重:题材为“凤凰嬉鹿”,主要表现的是一只凤凰和一只梅花鹿,“凤”是“俸”的谐音,“鹿”是“禄”的谐音,寓意为“俸禄长存”;画面左边奇石矗立,折枝牡丹从左上角伸出,一只丹凤立石伸项,凤尾摇晃,画面右下一只梅花鹿朝右奔姿,突然间鹿角上扬做回首观凤之状,造型精美、动态自然,右边一古树直立填补构图,中部留大量空白拉开画面空间层次,画面中作者有意扩大凤凰的体形,使鹿、凤各占画面一角,两物间用神态沟通,使之整个画面构图完整、稳定。图案2保存完好:题材为“麒麟秃鹫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一头麒麟兽和一只老鹰, 由于麒麟兽生长了蝙蝠的翅膀,“麒麟”是“祈临”,“蝠”为“福”的谐音,寓意为“祈福临祥”;画面左侧三分之二的面积刻画了一头麒麟兽,麒麟兽三腿着地一腿悬空,体现了强大的力量感,另外麒麟兽两翅为蝙蝠翅膀,右边一只老鹰矗立在古树枝头;麒麟兽做露齿、瞪眼、展翅回首右望站立在古树上的老鹰之状,老鹰弓背、收项、张喙鸣叫,画面表现的气氛紧张,采用阴刻双线刻画的“回”形外框装饰,四角做弧形内收处理,从而达到调和画面的效果。

第三块石刻:全长130厘米,有两幅图案。图案1保存完好:题材为“兔子鸽子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两只鸽子和两只兔子和平相处的场面,鸽子寓意“和平”,兔在十二生肖中排位第四,二者同处一个画面,故寓意为“四季和平”;画面中间立一太湖石,一支三叶兰草从孔中向左生出,另一支三叶兰草从石后向右生出,石端站立一只和平鸽头左尾右,石下地面左右各有兔子一只侧位、面向右,左面的兔子呈半蹲状,右边的兔子后退直立前腿依石悬空吃树叶,画面左右边各有一树生长,树叶有装饰手法表现,左边树枝顶端蹲和平鸽一只,尾右向、回项、头朝地面;画中的动物造型精巧、动态各异、神态逼真,配置山石、树木、花草构图,使整个画面完美无缺。图案2保存完好(附图1):题材为“老鼠葡萄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一树果繁叶茂的葡萄和六只偷食葡萄的老鼠,由于六只老鼠都立地升空、吃喝无忧,寓意为“六连高升”;全画主体由一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葡萄铺天盖地构成,但疏密有致、错落有序,藤蔓上五只老鼠争相食用葡萄,或倒挂或跳跃生动活泼,树下石头上一只老鼠翘首期盼果实的坠落,使画面的趣味更加浓厚,画面的涌动感增强。

第四块石刻:全长106厘米,有两幅图案。图案1保存完好(附图2),题材为“莲池游鸭”, 图中有莲花、小鱼,寓意富足的生活,有“连年有余”之意;主要表现的是莲池中有盛开的荷花,叶三片一侧、一正、一背,花两朵一直立、一折枝倒垂构成花头一正一反状趣味盎然,共有四只鸭子动态各异一只游泳捕鱼、一只空中飞翔、一只立岸鸣叫、一只河岸啄痒,右上角一只蜻蜓凌空飞入,给画面增添了更多的情趣,湖面直接用阴刻线镌刻交错有序、自然流畅,画面物象逼真、表现丰富、变化微妙。图案2保存完好(附图3),题材为“芙蓉锦鸡”, 主要寄托美好前程的思想,故有“锦上添花”之寓意;主要表现的是两只锦鸡一只依枝摇曳、一只卧石对望,一束芙蓉花繁叶茂,枝干承受锦鸡站立的重力,弧形斜插画面使整个构图完整、稳定,可与赵佶《锦鸡芙蓉图》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第五块石刻:全长110厘米,有两幅图案。图案1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斑鸠松果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两只斑鸠和一树松果,“松子”是“子孙”的谐音,又取松柏长青之意,故有“子孙长久”之寓意;画面右侧一古松挺立,松果在画面顶部自然倒垂、颗粒饱满,至画面右下角向左上角写生古松一颗,两只斑鸠栖息树干,公鸠站立远眺,母鸠相依而卧相亲相爱,全画刻画精到,粗狂的树枝和细腻的斑鸠形成了强烈的对比,画面视觉冲击力极强。图案2局部脱落,题材为“老虎小鸟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一只老虎和一只小鸟,老虎是兽中之王,相传家有虎图能镇宅辟邪,故有“虎虎生威”之意;画面沿右边生长一棵松树,枝叶从右向左生满画面顶部,树下一只老虎张牙舞爪,威风凛凛,一颗松果碰撞了老虎的脊梁,突然老虎回首怒视枝头栖息的小鸟,小鸟安详自若,一躁一静构成画面独特的意境,趣味盎然。

第六块石刻:全长175厘米,有两幅图案。图案1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荷花仙鹤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三只仙鹤与荷花,仙鹤、荷花都有“和”的谐音,古人云:“家和万事兴”, 仙鹤、荷花同处,故有“和睦相处”之寓意;画面中一片空旷的荷塘,右边几支荷花亭亭玉立,叶柄石刻线条一波三折,好似美女舞蹈极为生动,塘内两只仙鹤一只引颈啄鱼、一只伸项啄荷,左上角一只仙鹤遨游做回颈望池状,呼应画面中心,使画面构图平稳,画面大面积留空,体现空旷之意,但从构图上看并不或缺什么,充分体现了中国画的构思意境。图案2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蝙蝠幼鹿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一对梅花鹿和一只蝙蝠,蝙蝠取谐音“福”,鹿取谐音“禄”, 故寓意为“福禄双全”;画面两边两颗古松挺立而上,右上角一只蝙蝠倒挂枝头,地面上一公一母两只幼鹿,母鹿贪食青草,公鹿回首观望蝙蝠,整幅画面传神写照、活灵活现。

第七块石刻:全长106厘米,有两幅图案。图案1脱落严重,题材为“喜鹊梅花”, 主要表现的是四只喜鹊和一树梅花,古人把喜鹊和梅花配置寓意“喜事”、“美事”,故寓意为“喜上眉梢”;画面左边一树梅花生长,枝条占据画面顶部,枝头没花绽放,两只喜鹊栖息枝头,一只喜鹊树下石上站立赏梅,一只喜鹊依树回首观花,全画构思巧妙趣味性强。图案2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凤凰牡丹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一只凤凰和一束牡丹戏牡丹,故寓意为“丹凤朝阳”;一只凤凰栖息牡丹枝头,回首朝向太阳(树叶生长朝向方),牡丹树枝条呈“S”形,凤凰体态呈“S”状,装饰味、节律感极强,产生了柔美的视觉感受力;外框采用“回”形阴刻双线装饰,产生了外刚内柔的特殊视觉效果。

下面一排石刻由西向东所呈现的内容是:

第一块石雕:全长120厘米,有两幅图案。图案1局部脱落,题材为“莲花兵器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一只花瓶、两支莲花、三条兵器、花蕊呈小孩形状,相传兵器中的“戟”寓意升级,此图中“戟”和莲花摆放在一起,故寓意为“连升三级”;此图装饰味极强,但与图案相比又有变化,莲叶一正一反,其它装饰并不完全对称,增加了观赏性和可读性。图案2局部脱落,题材为“猫捉老鼠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一只猫捕捉三只老鼠,有“守护平安”之寓意;整个场景安排在花园中间,左边一瓶插花露出一半,右边一盆栽花绽放,地面上一只猫口咬一鼠、前抓踩一鼠、一鼠吓得仰卧屈身,全画动静结合、栩栩如生。

第二块石雕:全长114厘米,有两幅图案。图案1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花”, 主要表现的是大荔花;图案2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花”,主要表现的是一盆栽花;两幅图粗看好像似轴对称图形,但细观变化细微并不对称,连续两组花卉图形寓意“繁花似锦”。

第三块石雕:全长90厘米,有一幅图案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花”,主要表现的是左右各一瓶插花,中间一盆栽花,刻画细微,花繁叶茂,穿插有序,寓意“风华正茂”。

第四块石雕:全长146厘米,有两幅图案,图案1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雄鹰豺狼”,主要表现的是一只雄鹰、一树梅花和一只豺狼;右边梅花一树,鹰矗立梅枝俯首怒视地面豺狼,豺狼惊恐万分,两腿朝天、两腿着地,画面选题独到,表现幽默,寓意“傲骨正气”。图案2保存完好(附图4),题材为“竹子麻雀”,表现的是十只麻雀和一丛竹子;一丛竹子生长茂盛,竹笋破土而出,十只麻雀四飞六栖,动态各异,无一雷同,可与崔白《寒雀图》媲美,寓意“十全十美”。

第五块石雕:全长138厘米,有两幅图案。图案1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花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两瓶菊花和一盆兰草,寓意“君子风骨”;画面左右花瓶各插一束菊花,中间花盆种的兰草生长茂盛,兰花暗生幽香,菊兰枝叶相连,携手共生。图案2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花”, 主要表现的是左右两瓶插花,中间两束万年青,竞相生长,寓意“万年长青”, 尤其万年青生长茁壮,叶厚花肥,线条穿插交错,秩序感极强。

第六块石雕:全长114厘米,有两幅图案,图案1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蝴蝶蝙蝠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一只蝴蝶、一只蝙蝠和一盆鲜花,寓意“福禄叠重” ;叶柄舒展,花头肥大,花叶装饰成胡蝶状,蝴蝶和蝙蝠以平面装饰形展现,整个画面装饰味浓厚。图案2保存完好,题材为“喜鹊柿子”,主要表现的是两只喜鹊和一树柿子,柿树自右下向左上斜生,画面一分为二,右上左下各一喜鹊啄柿,右上喜鹊呈金鸡独立状,左下喜鹊呈孔雀升橔状,上下呼应,气韵生动,“柿”谐音“事”,寓意“喜事连连”。

第七块石雕:全长82厘米,有一幅图案局部脱落,题材为“花”, 主要表现的是一个以花盆为主的牡丹图案,左右各呈现一半花瓶,孔雀、凤凰的尾羽,寓意“富贵平安”。

第八块石雕:全长34厘米,有一幅图案局部脱落,题材为“花瓶兵器”,主要表现的是一花瓶插三只兵器,左右下垂两条鱼形装饰图案,寓意“平升三级有余”。

以上共计26个图案,石刻均为高浮雕,工艺精细,清晰可辨。花卉图案装饰感强烈,花鸟图案写实性强烈,整个画墙具有装饰和写实两种明显的风格。

另外,院中存放一个非常完整的石水槽,水槽长1.28米,宽0.74米,高0.66米,外沿厚10厘米。水槽口沿的两边各放置一根长95厘米,宽26厘米,厚12厘米的石条。水槽正面刻有古代打仗时的战斗场面图案保存完好,全图共六人两骑,两军对阵战将拍马舞矛,士卒摇旗助威,整个场面宏大,气氛激烈,人物刻画栩栩如生,水槽侧面刻有水纹线条装饰图案,外框采用“回”形阴刻双线,四角做云纹角花装饰。

总之,谈家院雕刻于当地普通石材之上,均采用高浮雕手法镌刻,起位较高,形体压缩不大,接近半圆雕,立体感较强,更大程度地体现绘画构思与表现技法,其构图饱满,造型逼真,刀法简练,刻画细腻,所有画面均采用“回”形阴刻双线装饰,独立成画。同时工匠们在造型上大胆地将写实、夸张与变形结合,构思上巧妙地运用象征、寓意等手法强化艺术表现形式,使之生活气息浓厚,极具观赏性,充分体现了普通劳动者最原始、朴实的审美情趣。当然对它的文化内涵、艺术特征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整理与研究。

 

参考书目:

[1] 南喜涛.天水古民居 [M] .甘肃人民出版社,2007. 7.

[2] 崔锦.王鹤.民间艺术教育[M] .人民出版社,2008. 10.

[3]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编著.中国美术简史[M] .高等教育出版社,1993. 3.

[3] 田卫戈.乡土本色.西北民俗美术概述[M] .高等教育出版社,2008. 1.



附图1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  附图2

 

          

附图3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  附图4

 

         

   来源:[康县博物馆]   
上一篇:茶马古道上的康县罐罐茶
下一篇:茶马古道“ 秦蜀道”和康县茶马古道碑

图片新闻

  • 热门信息